行业鼓励使用二料 支持循环再利用
“其实塑料行业大部分产品用的都是二料,甚至还有四五六料这样的回料。”曾在东莞茶山开小厂生产PV C塑料粒的宾雅华说,“二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经过监管流程处理的二料,但实际上没有一个部门真正对此负责,才造成了重重乱象。”
宾雅华原来的工厂建于2006年前后,投资上千万,月产500吨,工人有十几二十个,在全国塑料行业重镇东莞来说,算是小企业。工厂生产的主要是玩具、电线电缆、塑料装饰等,二料的应用比例高于一次料。
“严格上来说,整个塑料行业来说,国家是鼓励循环再生利用的,否则塑料生物降解非常困难,造成的污染非常巨大。”宾雅华告诉记者,新料如果一个单位是8块钱,二料一般只需到3~4块钱,价格低廉、成本降低对厂商来说,无疑是一大诱惑。而且,市面上改性料的价格远低于纯原料的价格,改性企业要获得盈利与生存,必然向回料挖掘宝藏。
然而,如何用好二料则是一个关键问题。“二料并非不能用,而是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分类使用。”例如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雨衣、人造皮革、幼儿玩具、餐具等,就不能用二料来生产,因其刺激性大,但是垃圾桶、不接触食物和衣服的胶袋等,使用的二料经过严格的消毒和处理以后,是可以做成新产品的。
二料使用不当将造成安全隐患
就在不久前,央视315晚会揭露了汕头用医疗废物回收做成的二料制造玩具,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对此,宾雅华指出其大的问题是病毒污染隐患。
联想到珠三角是来历不明的洋垃圾的一大销货点,一些洋垃圾倾销到中国做成的二料也混杂其中,他说:“其中隐含的二次污染甚至三次污染的病菌才可怕”。
据了解,旧料粒料到厂后,改性塑料企业为了进一步维持稳定,通常要将这些粒料重新倒进大的搅拌机(3~5吨)里完成一次均混,以保证旧料的均匀稳定性。但其源头是否早已污染,则不得而知了。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蒋平平教授进一步举例分析道,目前医疗用品大量用塑料产品代替,例如输血袋平时要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下保存,才能保持其柔软性,病人输血时候要在常温中使用几十分钟,也要保证不会有毒害的物质,以防析出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医疗产品的塑料助剂的使用要求比起普通塑料更为严格、用料更为环保,违法回收利用的隐患主要在于没有经过消毒处理,但做成二料之后,采购者只能检验其成分有无害,不能确定消毒清洗的情况。
“但政府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监督这个再生过程。原来的轻工部已经不复存在了,塑料行业交由发改部门统一管理,发改部门职权范围太大,管不到这么细。”蒋平平为此感到隐忧。